45岁男子吃降压药7年,吃出尿毒症?他犯的2个致命错误,引以为戒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2:08 点击次数:96
“尿毒症?这绝对不可能,怎么会这样!” 在医院诊室里,45 岁的老张瞪大了眼睛,满脸写着不可置信,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,仿佛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消息。
老张的故事,要从 7 年前说起。那时的他,由于早期生活作息混乱,常常熬夜,饮食也极不健康,大鱼大肉、高油高盐,再加上长期抽烟喝酒,身体逐渐亮起了红灯。在一次体检中,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压。起初,老张的血压还算平稳,或许是心存侥幸,又或许是对疾病的轻视,他没有选择去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而是自行跑去药店,购买了 “复方罗布麻片、地巴唑氢氯噻嗪、尼群地平” 等降压药,并且毫无规律地交替服用。更糟糕的是,他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不良生活习惯,烟酒不离手,仿佛高血压与他无关,而且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。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老张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浑然不觉。直到最近,他开始频繁地感觉身体不对劲。每天都疲乏困倦,仿佛身体被抽干了力气,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。吃饭也变得没有胃口,看到食物就觉得恶心,甚至还时不时地呕吐。有时候,胸口还会特别闷,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上面,喘不过气来。实在受不了的老张,终于走进了医院。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出来后,犹如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了他的心上。心电图和血液检查显示,老张的血压竟然高达 216/122mmHg,血肌酐也飙升到了 932ummol/L,他已经发展成了尿毒症。
展开剩余85%这个残酷的结果,让老张的眼眶瞬间红了,他满心懊悔,嘴里不停地嘟囔着:“早知道这样,我就不吃降压药了,别人都说降压药伤肾,我还不信,现在可好,居然得了尿毒症。”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服用降压药真的会伤肾吗?
服用降压药会伤肾吗
在现代社会,高血压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,压在了无数人的健康之上。一旦患上高血压,很多人可能需要终生依靠药物来控制血压。然而,不少人秉持着 “是药三分毒” 的观念,总觉得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对肾脏造成伤害,甚至因此擅自减药、停药。那么,降压药到底会不会伤肾呢?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此给出了明确的解释。
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疾病,它对肾脏的损害不容小觑。打个比方,高血压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洪流,不断冲击着肾脏这个 “小城堡”。肾脏里的肾小球,本是过滤人体代谢废物的关键场所,可在高血压的影响下,就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扯着,肾小球的 “过滤孔” 会被撑大。这样一来,原本对我们身体有用的蛋白质、血细胞等,就像调皮的孩子,趁机溜了出去,从而产生血尿、蛋白尿。长期如此,肾脏就像一座被洪水长期浸泡的城堡,逐渐变得脆弱不堪,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、血管狭窄硬化等问题,最终导致肾脏缺血萎缩,一步步走向肾衰竭,如果再不加以控制,就会发展成尿毒症。同时,高血压还可能波及心脏、眼睛、大脑等重要器官,对身体造成全方位的伤害。
而降压药物,经过长期的更新迭代和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,目前市面上通行的各类药物,其安全性是有绝对保障的。在治疗过程中,专业的医生会像细心的工匠一样,根据患者的个人体征,充分考虑药物的适应性和禁忌,为患者开具适合的降压药,并不会把肾 “吃坏”。不仅如此,像沙坦类、普利类等降压药,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肾脏,反而像是肾脏的 “小卫士”,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功能。
既然如此,那为什么老张长期服用降压药后,还是发展成了尿毒症呢?这背后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。
老张患病的致命错误
不遵医嘱服药
老张擅自用药,而且服药毫无规律可言。他就像一个没有方向的舵手,在治疗高血压的 “大海” 里盲目航行。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血压波动极大,血压始终控制不稳。而血压的不稳定,就像一把锋利的刀,不断割伤肾脏。前面提到的肾小球,在血压的反复冲击下,“过滤孔” 被撑大,蛋白质、血细胞流失,长期积累下来,肾脏的血管逐渐变得狭窄、硬化,肾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,开始萎缩,功能也逐渐衰退。最终,一步步走向了肾衰竭,进而发展成尿毒症。同时,血压的不稳定还可能对心脏、眼睛、大脑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,引发一系列并发症。
不监测血压
高血压的一个显著特征,就是血压持续升高。就像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,如果不加以控制,随时可能爆炸。因此,定期、规律性地监测血压变化至关重要,最好能像记录生活点滴一样,把每次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,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用药,控制血压。然而,老张却像一个对危险毫无察觉的人,对自己的血压放任不管,服药也随心所欲。他不知道,在他忽视血压的这段时间里,血压正在悄无声息地持续恶化,降压药在这种情况下,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,病情自然越来越严重,最终发展成了尿毒症。
肾脏发出的求助信号
从健康到尿毒症,肾脏会经历 “肾脏炎症反应期 — 肾功能代偿期 — 肾功能失代偿期 — 肾衰竭期 — 尿毒症期” 等五个阶段。在病变早期,肾脏其实会向我们发出一些求助信号,一旦出现下面这 4 个表现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,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尿毒症的风险。
浮肿:很多肾病患者都会出现浮肿的症状。轻者,可能只是在早晨起床时,发现眼部、脸颊微微浮肿,就像被蚊子叮了几口;严重时,则会全身浮肿,整个人看起来像肿了一圈,连衣服、鞋子都变得紧绷绷的。
血尿、蛋白尿(泡沫尿):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。镜下血尿,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发现尿液中红细胞增多;而肉眼血尿,一眼就能看出尿液呈现洗肉水的颜色,或者直接就是红色,让人触目惊心。蛋白尿,则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多,通过尿检可以发现蛋白呈阳性。通常,患者在排尿时,会看到尿液中出现大量小泡沫,而且这些泡沫持久不散,就像一个个小泡泡在水面上 “赖着不走”。
乏力:当肾脏受损,肾功能减弱,它就像一个疲惫的工人,红细胞促生功能下降,导致红细胞减少。严重时,人体就会出现贫血症状,整个人感觉浑身乏力,走路像踩在棉花上,软绵绵的,干什么都没力气。
腰痛:一般情况下,肾脏没有神经末梢,所以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引起腰疼。但在急性肾炎、急性肾炎综合征、急性间质性肾炎、急性肾小管坏死等急性肾病发生时,肾脏会骤然扩张,就像一个被吹胀的气球,刺激到包膜,从而在肋骨下方的腰部,出现酸胀、疼痛的感觉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,一定要及时引起注意。
保护肾脏的建议
医学调查发现,全球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。肾病无小事,哪怕是像肾结石等看似轻微的常见泌尿系统疾病,如果长期恶化,也有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。而肾病的发生,往往和我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紧密相连。为了保护我们的肾脏,这 4 件事千万不要做!
长期憋尿:长期憋尿,就好比在膀胱里养了一群 “小细菌”。尿液在膀胱中停留时间过长,细菌就会趁机滋生,然后沿着尿路通道逆行而上,引发尿路感染、肾盂肾炎等疾病。如果病情反复,久治不愈,患者就会出现尿急、尿频、腰酸背痛等症状,严重时,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尿毒症。所以,有了尿意,可别憋着,及时去厕所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不当饮食:不良的饮食习惯,就像一把把 “隐形的刀”,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着肾功能。比如市面上大部分饮料,都属于高度酸性,它们进入人体后,会打破人体内原本的酸碱平衡。而肾脏作为人体酸碱度平衡和代谢的 “大管家”,不仅要代谢这些饮料,还要努力平衡其酸碱性,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肾脏的工作负担,久而久之,肾脏就容易受到损伤。还有酒后喝浓茶,浓茶中含有大量茶碱,这种物质就像一个 “急性子”,具有快速利尿作用,会让酒精未经充分代谢,就直接刺激肾脏,从而伤害肾脏。另外,饮食偏咸也是个大问题,高盐会像一个 “小恶魔”,刺激血压升高,进而伤害肾脏。所以,为了肾脏健康,我们要尽量少喝饮料,避免酒后喝浓茶,饮食也要清淡一些。
不爱喝水:水,对于肾脏来说,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,能够帮助肾脏及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。如果喝水少,肾脏就像一个被困在沙漠中的行者,无法顺利完成代谢任务,代谢废物就会在肾脏中累积,可能引发泌尿系统炎症,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肾结石、肾盂肾炎等疾病。一般来说,普通健康人群每天应该补充 1500 - 1800 毫升饮用水,如果你运动量较大,或者从事高温环境等特殊工种,还需要适量增加饮水量。
滥用药物:肾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,很多药物,如抗肿瘤药、非甾体类抗炎药、抗生素、拉唑类胃药、马兜铃类药物等,都对肾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。这些药物就像一把把双刃剑,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伤害。所以,在用药时,一定要谨慎,遵循医生的建议,不要随意滥用药物。
肾脏,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,它默默为我们的身体 “辛勤劳作”,其健康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高血压虽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,但只要我们及时治疗,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,科学规范地用药,同时改变不良的生活陋习,就能有效保护肾脏,远离尿毒症的威胁。
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,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、地名、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、团体或组织。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请理性阅读。
发布于:浙江省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